南水北调累计为保定供水44亿立方米
来源: 保定晚报  王金堂
2024-11-25 10:10:00

  汩汩南水,润泽保定。从2015年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开始为保定市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至今,10年来,南水北调累计向保定供水44亿立方米,受益人口约406万。保定市地下水位持续回升,城乡供水保障率大大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有效提升。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其中线工程从湖北省丹江口水库引水,工程全长1432千米入京津。保定市南水北调供水网络以境内南北走向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纵,以东西走向的天津干线、廊涿干渠、保沧干渠三条跨市干渠为横,将王快、西大洋、安格庄三座大型水库与南水北调总干渠连通,构筑起“一纵三横三库”的骨干供水工程体系。

  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首先开工的是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到2008年9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建成通水。2014年12月12日长江水正式进京。在保定,长江水通过水厂以上输水管道输送至各受水县(市、区)南水北调地表水厂,再经水厂处理后送至千家万户。

  一亩泉河曾经是保定城区的水源地。“当年泉水汩汩往外冒,村里还种过大片莲藕和水稻。”一亩泉村村民们说,上世纪70年代,村里的泉眼就不再冒水了。到上世纪80年代,一亩泉的地下水年开采量仍高达近7000万吨,10年用水量近7亿吨,平均水位以每年2米的速度持续下降。为保障城市饮水安全,同时减少一亩泉地下水开采量,从2000年起,西大洋水库被确定为保定的新水源地,为城市供水。

  2015年1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高昌口提闸放水,开始为保定市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到目前,南水北调累计向保定供水44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约18亿立方米,供水范围覆盖保定主城区和除涞源县、阜平县以外的17个县(市、区),受益人口约406万。

  “过去60多年间,从一亩泉到西大洋水库、再到吃上南水北调水,保定三易‘城市水缸’。”市水利局副局长周振锋说,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置换为“南水”以后,西大洋水库就能更多用于生态补水和农业灌溉用水。近年来,西大洋和王快水库每年通过入渗池,向一亩泉补水约2000万立方米。

  瀑河水库是白洋淀上游“九河”之一,也是“南水”为白洋淀生态补水的重要“过水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水库渗漏导致岩溶地面塌陷。1998年前后,瀑河水库彻底枯竭。2017年,雄安新区成立,保定成为京津和雄安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为服务新区建设,枯竭多年的瀑河水库被重新修整蓄水。2018年4月,清澈的生态补水从10公里外的易县瀑河退水闸直奔瀑河水库而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也通过瀑河水库,首次向下游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

  按照主要河湖生态补水实施方案,根据各主要河流现状、引长江引黄河工程布局和水源条件,保定积极争取外调水,用足引江水、引黄水,用好水库水,实施对拒马河、潴龙河、瀑河、白洋淀生态补水,持续改善全市主要河流和白洋淀水生态环境。到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已实现生态补水26亿立方米。

  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向白洋淀及其上游河道进行生态补水,显著提高了保定境内河道水质标准,沿河周边地下水水位持续回升,有效改善白洋淀及其上游河道的水生态、水环境,多条河流再现绿水长流、鱼游鸟鸣景象。通过实施水源置换等措施,全市地下水得到有效补充和涵养,地下水位实现止跌回升,城乡供水保证率大大提高,保定市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有效提升,为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保障。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供水
责任编辑:马书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