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在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的模式动物(猪)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实验楼内,科研人员正在遗传测定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目前,该项目大设施主体功能平台已搭建完成,整体进入试运行阶段。
模式动物(猪)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蓬工程”)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重点研制人源化心脏、肾脏以及肝脏等多种代用器官和人类重大疾病模型,开展重大药物筛选工作,服务人类生命健康和动物育种。项目建成后,将年培育普通级实验猪5000头、SPF级实验猪1000头;具备年测定3000头实验猪表型数据(体型外貌、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影像学等指标)能力。
目前,该项目的“伯乐”遗传测定平台和“羲和”超算平台已经稳定运行1年多,已建成动物基因组选择精准育种大数据体系,为全国20余家科企单位满负荷开展畜禽“优生优育”服务。实验猪培育、病理、手术、影像等工艺平台基本建成并开展测试培训,手术中心已承接根治性切除早期消化道肿瘤的ESD手术培训,世界首个猪“三甲医院”已现雏形,并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猪资源库,可保存1000万份生物样本。
中国农业大学模式动物重大设施建设办公室主任张树川表示,该项目汇聚京津冀地区的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在促进三地在科研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区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有助于整合京津冀地区资源,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带动区域产业升级,提升京津冀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资金、技术和项目落地,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