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县经济开发区、建投公司与多个新能源企业进行项目签约。通讯员 杨希晨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通讯员 赵新颖)11月14日,以“绿电领航强集群,双碳驱动畅赛道”为主题的保定易县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近200名国内能源领域专家、行业领军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绘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蓝图,携手开启绿色转型新征程。
会议由易县县委、易县人民政府与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共同主办,旨在推动县域能源结构优化与绿色低碳转型,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会上,易县人民政府县长丁磊、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会长霍建军、易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吴昊聚焦“新能源+”多元融合、“风光水火氢”多能互补、链式发展的产业格局等内容进行交流,分享易县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方面的创新思路和实践成果。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与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共同签订零碳景区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将易县列为全国首个零碳景区试点区域。易县经济开发区、建投公司与多个新能源企业进行项目签约。
引领性强、示范效应显著的项目涵盖储能制造、绿电直连、智算中心等多个前沿领域。其中,远景能源储能柜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50亩;光储柴充一体化设备生产线项目年产储能设备可达500MWh;分布式储能整县规模化应用推广项目总体规划建设储能总容量超100万千瓦时,将实现新能源“电源”与企业“负荷”的直接高效连接。
主旨演讲环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王仲颖、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原院长张运洲、京能集团原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永亮,分别围绕“中国能源转型发展展望”“电网侧独立储能的关键作用”“新型能源载体发展路径”等内容进行主旨演讲,为易县新能源产业下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据悉,易县凭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禀赋,年均日照2621小时,拥有5条主要河流和3条优质风带,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条件。近年来,易县紧扣政策导向,围绕“源荷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新能源+储能、售电、绿电直连、智算、零碳产业园”“五位一体”发展模式。目前,已集聚新能源企业21家,落地项目38个,总备案容量达2258.86兆瓦,集“风、光、水、氢、储”于一体的多能互补、协调发展的现代能源产业格局已初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