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军|过去的粮市
来源: 保定晚报  葛海军
2025-01-24 15:02:21
分享:

  以前的农村集市上有粮市,以调节农民的粮食余缺,方便购销。那时赶集经常看到街道两边摆满各种农副产品,几乎都是直接放在地面上,可谓名副其实的“地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你挑我拣,讨价声、叫卖声不绝于耳。

  粮市这边,高低、粗细不等的口袋像错落有致的烟囱,蹾在高低不平的地上,敞着口排列在街道两边,供买者挑选。卖粮食的人站在口袋后边,或蹲或坐,也有凑到一起聊天的……粮食口袋材质大多是自织纯棉布,有的还打着补丁。也有麻袋,那个年代麻袋多属商家专用,普通人家少见。记得那时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守着一个用特别粗的线织的又厚又挺实的口袋,口袋磨损严重,里面装着山药干。

  粮市卖的都是当地的普通产品,有芝麻、玉米、豆类和山药干等。当然不只有人吃的,还有饲料,比如猪吃的粗糠等,主要是麸子、茎叶、蔓粉等几大类。

  当时卖粮食有的是急需用钱,有的是自家产的有富余,有的是把麦子或玉米卖掉,换成山药干和更便宜点的粮食,以使一家人接上秋粮。

  买粮的人腋下夹着口袋,掂量着兜里的钱,走来走去地询问价格。粮食的品质不同,价格也大相径庭。买粮的多为那些人多地少的家庭,也有远道而来的山区农民。有时也能见到城里人来闲逛,他们衣着干净讲究,爱买些农副产品,有时顺便买点高粱豆作为鸟食。

  价格谈拢了就开始过磅。旁边有铁质的地磅,磅下面带有4个小轱辘,移动起来很方便,是市场管理部门专设的公平秤。过磅人在手撕的白纸条上写下重量、单价、总金额和应交的管理费,用复印纸垫着,交易双方各执一份,根据分量多少收费。

  时过境迁,现在的人们买粮食比过去方便太多了,但过去的粮市却烙印在那一代人的心上,至今回味无穷。

关键词
文苑 粮市
责任编辑:马书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