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保定卫生健康事业硕果盈枝 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家门口可及
来源: 长城网  赵鹏伟
2025-11-20 21:44:00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赵鹏伟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11月20日讯(赵鹏伟)今天,保定市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庞颖介绍“十四五”时期保定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五年来,保定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化改革、协同发展,斩获国务院表彰、国家级试点等多项荣誉,构建起覆盖城乡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000万群众健康福祉持续增进。

  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成果丰硕。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和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新院区于今年9月全面运营。全市20个京津冀医联体入选了京津冀三地卫健委联合确认的医联体名单。10家市级医院和3家驻保省级医院分别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同仁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京津顶尖医院精准对接。累计有2.3万人次京津专家来保坐诊,日均80余名专家常驻,开展远程医疗4.7万例,填补技术空白109项,44.7万人次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京津高品质医疗服务。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保定市全面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以及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除主城区、开发区外的18个县全部组建医疗卫生集团,建立资源共享中心、临床服务中心以及会诊转诊服务中心。建设了以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安国市中医院、唐县人民医院、高阳县医院、易县中医院为中心的5个市级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带动区域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全市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分别降低9.84%和9.41%。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亮点纷呈。全省率先挂牌成立“保定市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保定市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优化“保定市中医药研究院”职能定位,形成“一局一院一中心”的高效协同管理体系。建成282个国医堂实现乡镇、社区全覆盖,建设了9个国医大师工作站、32个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培育省级以上中医优势专科89个,中医药服务内涵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中医药文化市集、学术会议等活动,300余万人次群众受益,该市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不断夯实。全市258家公立乡镇卫生院、5140家村卫生室实现乡镇、村公立机构全覆盖。34家乡镇卫生院完成改造提升,所有乡镇卫生院配齐DR和心电诊疗设备。保定市政府与河北医科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为全市7783名乡村医生开展订单式、全覆盖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7.39万人次,村医诊疗量较培训前提高了22.3个百分点,基层卫生人员配置显著优化,涌现出一批扎根基层的优秀基层医务工作者。

  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增至1.18万个,三级医院从14家增至23家,建成10个国家级、4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成全省首家公立三级康复医院——保定市康复医院。“卒中、胸痛、创伤、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五大救治中心”实现22个县(市、区)全覆盖,卒中患者救治成功率同比上升2.86个百分点。跨区互认机构和项目不断增加,42家医疗机构50个检验项目纳入京津冀医学影像互认,69家医疗机构104个检查项目纳入京津冀鲁检验互认。医学影像互认项目达330项、检验互认项目达200项。

  “一老一小”健康保障更加完善。全市83家二级以上医院均设老年医学科,102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康复科均开展老年康复服务;儿科联盟覆盖156家医疗机构,孕妇免费产前基因筛查累计服务24.79万人,普惠托育服务托位数新增3.4万个。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全面提升。2024年挂牌成立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完成市县两级21家疾控机构改革,深化医防融合,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乡镇街道预防接种服务点全覆盖,建成全市传染病监测预警网。实施重大慢性病防治专项行动,过早死亡率较“十三五”末下降1.88个百分点;连续三年为428.5万名中小学生免费筛查脊柱侧弯并规范管理。常态化开展“万步有约”等健康促进活动,通过“走基层、话健康”普及健康知识。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十三五”末的14.34%提升至2024年末的32.62%。

  未来五年,保定将持续深化医改,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力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着力构建更加立体、更加完善、更加便民、更加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关键词
卫健 医疗 资源
责任编辑:赵鹏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