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流通发展司日前在保定市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调研并组织座谈,会上保定市介绍了经验做法。今年以来,全市1100余家销售门店参加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累计销售12.7万辆,使用补贴资金6131万元,带动新车销售额3.49亿元,成为促消费、惠民生的“关键一招”。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统筹推进促消费与惠民生。”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坚持政府端、消费端、企业端、回收端协同,构建了覆盖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全链条工作体系,确保政策落地有力度、民生服务有温度。”
政府端结合实际,精准落实。建立“1+N”政策协同体系,以《保定市以旧换新专项行动方案》为抓手,配套出台财政补贴核销、跨部门数据共享、企业信用承诺等实施细则,明确补贴范围、操作流程、部门职责和安全规范,形成“旧车回收—新车销售—补贴申领—报废拆解”全链条政策闭环。结合保定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354.5万辆、累计交旧换新各18.47万辆实际,将以旧换新与老旧车辆淘汰、超标车整治相结合,明确“三年淘汰、两年提升”目标,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消除安全隐患。在中央和省级补贴基础上,市级财政拿出配套资金,构建“政府补贴+厂家优惠+商家让利+金融助力”叠加优惠模式。企业开展“以旧换新折上折”“购车送保险”等活动,金融机构推出“换新贷”“分期购”等低息金融产品,最大释放政策红利,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消费端多维宣传,拓展场景。打造“线上+线下”“传统媒体+新媒体”立体化宣传体系,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发布政策解读动画、案例视频,线下在公交车、社区宣传栏、销售门店张贴海报、发放宣传手册,组织“政策明白人”进社区、进农村宣讲。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惠民季”“周末换新集市”等系列活动,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以旧换新直播专场”,讲解政策、展示新品、带动引流。同时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商务、市场、公安等部门定期开展专项检查,依法严厉打击“先提价后补贴”“虚假折扣”“套补骗补”等行为,设立24小时监督咨询热线,及时回应消费者关切,累计受理咨询投诉1200余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达98%。
企业端数字赋能,高效服务。通过企业自愿申报、部门联合审核、社会公示监督,遴选1100家销售门店,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更新承办企业名录,实现县乡村三级销售网点100%覆盖。整合销售门店、回收企业、补贴系统数据,搭建“旧车交售—新车选购—补贴申领—牌照登记”全流程线上办理平台,消费者通过微信小程序或APP,最快1小时即可实现以旧换新、一站上牌。建立“一车一码”追溯体系,从旧车回收到新车销售全程赋码,实时采集车辆流向、补贴发放、环保处理等数据,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回收端闭环管理,绿色循环。建立“回收企业—拆解企业—监管部门”三方联动机制,回收企业与拆解企业签订协议,每笔回收订单同步上传平台,形成“旧车回收—电池分离—资源再生”全闭环。依托雄泰、天宝等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建设智能化拆解生产线,废旧车架、电池、塑料件等实现100%分类回收,年可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2.3万吨,节约原生资源3.8万吨,构建“生产—使用—回收—再生”产业闭环,推动电动自行车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针对废旧电池存放安全隐患,在销售门店周边安全区域设置收置箱柜,配备灭火装置,实现分区存放、专人管理、日清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