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牛琪 王日成 史博佳 赵鹏伟 通讯员 马培培 霍磊
“我是2018年来这边开店的,当时的路没有修,一下雨大街上的积水都到我这商铺台阶,马上快进屋了,整条沙河大街都泡在水里,车开不过来,顾客进不来,我们这些商户太难熬了。”8月3日,涞源县城沙河大街一家百货商铺的经营者孟祥明整理货架时,仍对当年的窘境记忆犹新。
谁能想到,这条如今热闹的沙河大街两年前是当地人谈之色变的“水患街”。
涞源县沙河大街夜景。通讯员 霍磊 摄
水患难题:中心低洼处的民生之痛
沙河大街南北贯穿涞源县城,正处城区中心最低处。每逢降雨,周边大部分雨水都涌向这里,再汇入拒马河。久而久之,道路积水成了常态,严重时车辆寸步难行,沿街商户更是屡屡被淹,生意深受其影响。
更棘手的是,这里不仅是雨水汇集区,还是城区主要排洪通道。要治理,就得联动城区北部多条东西走向的道路管网,涉及朝阳路、富强路、开源路等,工程量与施工难度都极大。“地下一米多就是地下水,别说建管网,光是开挖都难上加难。”涞源县住建局副局长胡卫静坦言,治理工程从一开始就面临“先天不足”的考验。
民生为本:科学施策破解治水难题
“听说要治沙河大街,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这是当时沿街商户的共同心声。2022年,涞源县下定决心,启动沙河大街管廊与城区管网两大排水工程,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为了把好事办好,涞源县下足了功夫:深入沿街商户摊点走访,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出谋划策,召开乡镇、村(社区)、居民小区座谈会,面对面听群众需求、纳百姓智慧。“每一份建议都记在心上,每一个诉求都认真回应,工程从头到尾没接到一起投诉,没遇到一次阻工,这是群众给我们的最大肯定。”涞源县住建局副局长胡卫静告诉记者。
光有民心还不够,治水更需科学。涞源县特聘请水利、城建专家,联合本地技术骨干,综合分析气象、水文、地质资料,反复论证后才确定工程方案、建设标准和施工时序。施工中,不仅协调全国顶尖施工机械设备进场作业,还从县内抽调熟悉场地的技术能手充实队伍,严把质量关,确保每一段管网都经得起考验。
沙河大街地下管廊。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日成 摄
地下革命:织就城市“隐形防护网”
经过两年紧张施工,2024年,两项工程终于落成:沙河大街下,一条高3.6米、宽5.3米、总长1365米的地下管网横空出世;城区内,5621米的雨水收集管网同步建成。它们与2010年建成的百泉路地下综合管廊相连,覆盖大部分中心城区,织成一张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排水网络,把绝大部分路面排水转为地下行洪,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水患问题。
更妙的是,沙河大街管廊分为雨水渠道舱、燃气舱、综合舱、给水舱、电力线缆舱,把各种强弱电输送线路、排水管网、燃气管道、供热管道这些城市“主动脉”全部收纳进去,管线杂乱的问题没了,雨水排泄时其他管道也能正常运行,工作人员还能在里面直立行走巡查检修,再也不用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的窘境一去不返。
沙河大街夜市。通讯员 高翯 摄
街景焕新:从治水到兴城的民生答卷
“沙河大街改造之后,路不淹了,街变美了,晚上还有夜市,人流量明显就上来了,现在我们锦和购物中心都营业到晚上9点,商户的营业额也都翻了一倍。”锦和购物中心负责人刘力琦难掩喜悦。
治水工程带来的效益远不止不淹水这么简单。今年暑期,沙河大街摇身一变,成了集特色美食、非遗文创、潮流市集于一体的旅游风情街。古色古香的摊位与霓虹灯光相映成趣,每晚都吸引数千人前来打卡,周边餐饮、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60%,成了妥妥的“县域消费新地标”。
夜市还成了就业创业的“孵化器”。涞源县降低准入门槛、减免摊位费用,为下岗职工、返乡青年、脱贫劳动力开辟了新渠道。目前已有200多人在这里自主创业,带动500多个临时就业岗位。涞源县人社部门还主动上门,开展“夜市就业护航行动”,宣讲创业补贴、担保贷款、技能培训等政策,既帮摊主把生意做火,又为有需求的群众推介就业岗位,用“接地气”的服务织密民生保障网。
涞源县城航拍图。通讯员 王大庆 摄
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健身需要和生活需求,涞源县先后投资17.6亿元打造涞源湖公园、体育公园、烟墩山公园、百泉公园、街心公园和昌源公园等6大主题公园,充分彰显浓郁的凉城特色、地域文化、地方风情,努力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以前愁水患,现在盼热闹。”如今的涞源县城,路网更优、水电气热讯更稳、公共服务更全、水体环境更美。生态水系景观与活力街区交融,自然生态与文化业态共生,处处见“美”的街道,正书写着涞源人“既要经济产值,更要生态颜值”的幸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