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铁脚板” 保定市精准“捕捉”困难群众救助需求
来源: 长城网  马晨辉
2025-10-28 19:05:19
分享: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通讯员 李瀚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马晨辉近日记者在保定市召开的“服务类社会救助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市民政部门创新推出的“三步走”精准识别机制,让服务类社会救助真正对接群众所盼。

  精准识别需求是社会救助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保定市民政部门打破部门信息壁垒,与医保、税务、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动,试点期间累计交换数据37.64万条。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快速锁定医疗支出骤增、收入明显下降等存在现实或潜在困难的家庭,彻底改变了以往“人找政策”的被动局面,实现“政策找人”的主动服务,让困难家庭“隐身”变“显形”。

  光有数据筛查不够,“铁脚板”摸排才够接地气。全市启动“走百乡进千村访万户”专项活动,市、县、乡三级机关干部联动,对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困境儿童、困难残疾人、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地毯式”全覆盖走访。上门“敲门问需”,不仅摸清了助、照护等群众一眼能看到的“显性需求”,更通过拉家常、听心声,发现了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容易被忽视的“隐性需求”,让救助服务更贴民心。

  “需求摸清了,还要尊重群众意愿。”保定市民政局二级调研员李斌介绍,在形成核心需求清单后,工作人员会充分征求困难对象本人意见,结合综合评估确定最终帮扶方案。同样是关爱服务,到底是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疏导,还是为其家庭开展亲子关系调适,都由群众实际选择说了算,确保每一项救助服务都送到“心坎上”。

  如今,随着“数据筛查+敲门问需+尊重意愿”三步走机制的落地,保定市服务类社会救助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让困难群众的每一个需求都能被看见、被回应,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关键词
发布会 民政
责任编辑:马晨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