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打造三农人才“金字塔”为田野注入智慧力量
来源: 保定晚报  王金堂 刘珍
2025-09-17 08:39:04
分享:

  “通过‘岗前实训+导师帮带+平台赋能’三维模式,48名职业经理人已全部到岗履职。”在日前召开的涞源县2025年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座谈会上,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康新利介绍,岗前培训实现“书本到地头”无缝衔接,其中13人获评助理农艺师、兽医师等职称。

  这样的人才成长案例还有很多。2023届玖兴农牧职业经理人刘鼎用动物医学专业知识优化养殖流程,让肉鸡养殖效率提升15%;2024届菌宝农业职业经理人王建英在导师指导下攻克食用菌培育难题,推动菌包成活率提高至90%……一个个鲜活实践,正是全市系统构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体系的生动注脚。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需求分层、精准赋能”理念,系统构建起农业农村技能人才梯次培养体系,打造金字塔型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3.2万人,为高质量建设和美乡村、加快打造现代农业强市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为强化乡村振兴新生力量储备,全市面向全国农业院校招聘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目前总人数已达558名,全面覆盖22个县(市、区)。通过金融机构、博士农场、农业创新驿站等平台开展系统培训,建立市县级导师帮带制度,累计包联企业2069家,开展技术服务9000多次。同时,完成233人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认定,并成立保定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推动管理服务专业化、规范化。

  以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全市持续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制定《保定市农业科技特派员管理服务办法》,从中国农大、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派993名农业科技特派员,组建跨学科、跨行业的服务团队。同时,选派1104名乡村振兴技术指导员深入乡村一线,推动服务模式从“单兵作战”向“组团联动”升级,并逐步向二、三产业延伸。累计引进新品种50个,推广新技术100多项,解决技术难题1000多个,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超1.1万人次。

  为加快产业带动“三农”发展,全市积极实施“头雁”项目,依托浙江大学、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高校,对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带头人进行定制化、孵化型培育。2022至2024年,共培育产业带头人304名,构建起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头雁”方阵。

  与此同时,聚焦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突出成长性、实战型、创新性与示范性,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1277人次,每年组织冬春培训超2万人次。通过建立18所农民田间学校和75家实训基地,组建525人专家师资团队,采用“课堂+线上+实训”多元教学模式,为农民提供全周期技术支持和跟踪服务,全面筑牢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关键词
保定 三农
责任编辑:马书广
TOP